第402节(2 / 2)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2630 字 23小时前

下定决心以后,他们就向教育部申请搬迁试想,但是现在学校一片混乱,省委的工作组撤走,新的小组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他们向上申请的文件有些波折。

他们向省委、省教育局、省农业局等发出申请,省委又向中央发电报请示,一个月后,终于有新指令下达,为了保护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允许省大研究所以下乡的名义转移。

于是在省城各大院校和中学忙着闹革命打烂旧社会的时候,研究所将珍贵的实验成果悄悄地运上火车,低调地抵达高进县,然后悄悄地来到先锋大队。

其实在黄院长和李主任他们决定要下乡之前,周明愈就已经拍电报说过情况,让大队在养猪场那里再弄一个大院出来,专门给研究所的师生们住。

当然要先去公社申请,在先锋大队建种子科研站,让柳红旗跑县委去审批种子站的基金。因为有全国闻名的省大科研所做后盾,柳红旗这里一拍即合,跑到县委去申请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很快他就审批了两笔资金回来,交给先锋大队的队长和会计,让他们修建种子科研站。

一个月的时间,周诚志带着周玉忠、周诚信等人集合了全公社的泥瓦匠,又快又好地在养猪场附近修建大院和种子站。

盖好以后就接到了周明愈出发的电报,然后周诚廉和周培基开着拖拉机、赶着马车去火车站接人!

所以等黄院长、李主任带了人抵达高进县火车站的时候,先锋大队的拖拉机、马车已经在此恭候多时。

虽然乡下条件可能会简陋,可是能够摆脱紧张、危险、狂热的省城,师生们还是非常开心的,他们说说笑笑唱着歌,情绪放松。

到了种子站,看着眼前的青砖灰瓦的大院,研究所的师生们都被惊呆了。

他们真的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原本以为也就是乡下那种土坯房,有个地方落脚就可以,等过阵子城里风声小了他们就要离开的。

没想到,人家先锋大队修建了这么一座像模像样的大院给他们。

全是砖瓦房!!

虽然是青砖,却整齐美观,典雅大方,让人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蓝天白云,青砖黛瓦,热情的社员,这一切都让研究所的师生们觉得特别亲切和感动。

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者少,周明愈和莫茹,就是给他们雪中送炭的人。

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而先锋大队的社员看他们,却仿佛看着如山堆的粮食,白花花的细面,这可是大财神啊!

☆、第262章 暴风雨

周诚志带了诸位大队小队干部将他们送入种子站, 还介绍一下,“这是按照明愈的要求修建的,除了宿舍是已经建好的,实验室、仓库, 我们只盖了屋子, 里面想改成什么样的,老师们可以自己设计, 到时候知会一声, 我们就有人来帮忙的。”

以后这就是先锋大队的种子站,也是高进县的种子站,这可是周明愈算计来的。

有省大的研究院做后盾,以后这个种子站就是整个地区乃至全省最大最有权威的!

老师学生们也都是带着铺盖和生活用品来的, 屋子已经修缮完毕, 炕也都烧过, 门窗齐备,现在直接就能拎包入住。

黄院长看得直夸这里好, 她对李主任道:“李主任,咱们给其他人写信,如果在城里不好混, 我们也欢迎他们来种子站啊!哈哈。”

来到这里以后, 他们可以继续工作搞研究,一点都不耽误, 甚至会更加安静呢。

周诚志就把钥匙都交给他们, 让他们自己安排一下住处。

周明愈做向导, 领着黄院长等人看一下。

种子站分为几个部分,宿舍有一座院子,另外有几排砖瓦房做实验室、仓库等,还有给他们划分的农田、菜地,一共占地有六亩左右,因为时间和材料关系,没有盖院墙,以后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建。

宿舍有单间的,给夫妻住,有的可以几个人住一间,这样生火也暖和,节省柴火。

研究所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和养猪场的社员们一起,那边有煤气。

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已经憋不住,都纷纷四处参观去,看到他们的沼气池、煤气灶、大棚菜、养猪场,养鸡场,他们都惊叹不已。

“你们好厉害,居然能做出这样先进的养猪场!”

他们其中有研究家畜基因的老师和学生,看了看他们的猪和鸡以后,笑道:“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经过优生优育,这些猪不容易生病,长得更快,肉质也会更加美味的!”

“还有鸡也是,你们现在一大部分是下白蛋的苏联鸡,还有一大部分是本地鸡,其实可以通过配种培育更高产的家禽。比如专门培育下蛋鸡和肉食鸡。”

听他们这么说,周明愈和莫茹对视一眼,要是按照日常,想要请这些人来村里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就将这些全国名的生物学家送到了他们眼前。

简直神操作!

周明愈脑子里转一圈,已经想出好几个计划,要尽快将种子站扩建,要建成一个更像样的种子站,想办法留住这些精/英,哪怕只留两年呢。等他们走了以后,大家有了感情,他们也会愿意指导提携先锋大队的种子站。

那些老师学生们看他们这里还有大棚,里面种了一些蔬菜,还有草莓,简直太了不起了。

这种东西对研究所的老师学生来说并不稀罕,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理论和技术都不是问题,可眼前这些是普通的农民啊,他们没有读过专门的农业大学,没有研究过生物科学,可他们居然就给建起来。

简直太能干了!

研究所的师生们住下以后,少不得先熟悉一下环境。

十月里乡下地里的农活基本都结束了,只有零散的没有拔掉的棉花柴还站在地里,叶子落尽,光秃秃的像一片杂乱的灌木层。

这种都是队里特意留的,把一些开不成的棉桃留在地里,给村里那些工分少分棉花少的人家去捡。捡回去晒晒、捶捶,也能当棉花絮被子。毕竟这时候棉花有限,绝大部分要交任务,剩下的大队做主一家也就是分个三五斤,哪怕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可家里人多的,棉衣被子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只能想着法儿地凑棉花。

今年因为莫茹没在家拾棉花,所以村里的妇女几乎都出动去帮忙拾棉花,也让她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劳模的重要。

以往劳模领着几个弱体力妇女就能把棉花拾完,今年她们十几个妇女忙活一秋,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疼指头烂的。

劳模真不容易,劳模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