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对未来的准备!(1 / 2)

转瞬,已是十一月了。

当刘彻看到殿前的台阶上那一层薄薄的白霜之时,他才醒悟过来。

严冬,来临了。

西元前的冬天,比后世更冷。

尤其是早上,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呵气成冰。

刘彻深吸了一口气,撮了撮手,向着甲观的阁楼走去。

当他到达甲观时,汲黯已经在哪里等着他了。

“家上!”汲黯跪下来,将几份竹简呈上:“这是您要的自汉季以来,史官气候记载!”

刘彻点点头,接过那几卷竹简,自顾自的坐下来,看起来,一旁的王道连忙让宦官烧起炭炉,室内的温度,慢慢回升。

刘彻拿着那几卷竹简,逐一的看下来。

眉头越来越皱。

汉室的史官,相当尽责,他们会记录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五十四年,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

加上,保留下的秦代记载。

一副最近六十年气候变迁史就展现在刘彻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彻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秦始皇九年,夏四月,大寒!路有冻死者!”

“吕后二年,夏五月,谷口雪雹!”

“太宗孝文皇帝五年,夏六月,大雪!”

以及今年,衡山国的特大雹灾。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不彰,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刘彻却清楚。

这是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

全球变冷!

现在的关中,还能看到柑橘、滚滚,遍地的竹林。

然而,在二十年后的元光元年,刘彻前世最后一次来到长安时,他记得很清楚,当时,关中的竹林出现了大范围的枯死现象,现在还很常见的滚滚,再难觅踪迹,上林苑的柑橘树也不再繁盛。

作为穿越者,刘彻很清楚,这是小冰期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冷。

小冰期开始的信号是如此强烈而明显。

以至于刘彻甚至还能从另一个方向,获得预兆。

最近,刘彻让人编纂《新神农》,收集了大量秦代的农业技术书籍。

其中包括了《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秦代种植冬小麦的时间,是在霜降后的第十天。

而现在,关中冬小麦的播种,是在夏至后的第七十天。(注1)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比现在要提前大约一个节气,而现在的冬小麦播种时间,至少比后世的播种时间早了十天!

这是全球变冷的铁证,也是小冰期即将再次到来,席卷全球的预兆。

而这次小冰期,从开始到结束,将持续数百年,摧毁现在的汉室,王莽的新朝,刘秀的东汉,导致三国纷争,五胡乱华,直至隋代再次统一。

对整个中国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深挖洞,广积粮,备饥荒!”若刘彻只是一个普通的士绅地主,他会这么选择,并将这个教训留给他的后人。

但他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统治者。

于是,他就只有一个选择。

“王道,传令,召集孤宫中四百石以上官吏议事!”小冰河即将到来的事实,就像一柄悬在刘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必须抓紧时间推进计划,掌握权力,规划措施。

想要在这西元前战胜小冰河,保住刘家的江山,刘彻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刘彻非常确信,自己可没有满清康麻子的好命,能有地瓜玉米救主。

但反过来说,小冰河,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一个文明进化的机会。

后世的欧罗巴遇到小冰河,被逼的活不下去,这才有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从此一跃,取代了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不然,倘若能在家乡活下去,那些地痞无赖能混日子,何必冒着生命的危险,远渡重洋,去万里之远的地方?

对汉室来说,这是同样的道理。

小冰期会导致部分农民破产,怎么合理的给这些农民找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让他们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困局地方,贫困潦倒,最终铤而走险,这就是刘彻身为统治者,未来的皇帝必须去思考的事情。

不多时,在汲黯、张汤、颜异的带领下,太子宫中四百石以上的官员,俱都陆续到来。

很显然,整个在太子宫的官僚系统,在刘彻这个太子的纵容下,已经隐隐分出了三个派系。

新来的杨毅似乎还有怯场,没有加入到这三个派系之中,孤零零的站在一个角落之中。

“臣等拜见家上!”众臣跪下来拜道。

“众卿免礼!”刘彻挥挥手,对王道吩咐:“给诸位爱卿赐座!”

不一会,数十位宦官侍女进来,给大臣们备下坐席。

“不知家上传召臣等有何事吩咐?”作为太子宫名义上的老大,群臣之首,家令汲黯出列一拜问道。

刘彻将那几卷汲黯拿来的竹简递还给他,同时让王道去将《吕氏春秋》拿来。

然后对臣子们道:“众卿先看看孤标明的那些文字吧!”

汲黯接过来,先看了一遍。

他看到那些竹简中被太子用红笔描红的文字部分,微微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事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联系,何以太子如此郑重的召集所有大臣。

只是别的大臣,特别是张汤、颜异等人没有看过。

他立刻就问,很显然,会有些得罪人。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张汤。

张汤接过来,看了看,也皱起了眉头,沉思了起来,身为法家大臣,张汤天生就对这些细节的事情比较敏感,只是,同样的,他也没办法将吕氏春秋中那几段被描红的记载与汉室立国以来的灾异联系起来。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的传递给颜异。

颜异接过来,更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于是他将这些竹简传递给宁成。

刘彻看着,心里也有了度,很显然,虽然臣子们因为政见和理念不同分成了不同派系,但彼此间还是分出了高低,排出了次序。

虽然现在剧孟不在。

看的并不完整,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老大是汲黯,张汤是二哥,颜异三弟,宁成则是三巨头之下的第一人。

花了大概半个时辰,所有臣子都看了一遍。

刘彻这才站起身来,问道:“诸卿,可知,孤让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意思吗?”

“臣愚钝,恳请家上解释!”汲黯叩首道。

张汤、颜异和其他臣子也吩咐跪下来,拜道:“臣等愚钝,恳请家上为臣等解惑!”

刘彻不由得有些失望。

但他也知,这是很正常的,倘若真有人看出来,那他就得好好查查这人祖宗十八代,免得混进了一个穿越者。

“天行有常,不因舜存,不因纣亡,故,汤有七年之旱,禹有三年之水!”刘彻首先说出这句开场白,为自己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他向前走了一步,望着殿外的呼啸着的北风,长叹一声道:“越来越冷了!这天下,还会更冷下去!”

小冰河,只是刚刚冒了一个头而已。

世界大体依然还是很温暖的。

但,小冰河的脚步却依然在刘彻的耳边响起来了。

望着一副不明所以的大臣们,刘彻索性直接道:“诸卿请看,吕氏春秋上,孤描红的那几段记载:是月也,始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是月也,日月分,雷乃始收声,蛰虫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始凅!”

刘彻看着汲黯等人,问道:“诸卿谁知,此段话说得是哪一个月?什么时候?”

汲黯答道:“回禀家上,《逸周书。时训解》有云:秋分之日,后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凅,寒露之后,霜降乃至,又十日,蛰虫咸伏,家上所指的这一段吕氏春秋之记载的时节,当是霜降后的第十日,即九月十二日!”

刘彻点点头,满意的道:“爱卿果然博学!”

然后,他就问道:“商容,你常往来民间,知农事,亲农意,卿来说说,现在,百姓什么时候种植冬小麦?”

商容闻言,在旁边众人的羡慕的眼神中出来,拜道:“回禀家上,现在民间一般很少种植冬小麦,倘若种麦,一般是在七八月之间,最迟不可超过八月下旬,不然,小麦穗小不实!”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