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西域方略(二更)(2 / 2)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1794 字 1个月前

冯胜听闻岭北之役惨败的消息后大吃了一惊,由于对东察合台汗国东进甘肃心存畏惧,因此他选择了焚弃城池的弃地措施,以免贻粮于地的政策。

在甘肃七战七捷的颍川侯傅友德占领瓜、沙二州后没有西进,也是为了避免与东察合台汗国发生战争

冯胜撤兵后,东察合台汗国并没有东进,而是与帖木儿帝国爆发了如火如荼的战争,根本就无暇顾及西域的事情。

对于东察合台汗国来说,它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攻下帖木儿帝国。

东察合台汗国与西部的帖木儿帝国本来同属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哈马鲁丁以非黄金家族的身份篡夺了汗位,不仅遭到了东察合台汗国内部众多贵族的反对,而且帖木儿帝国以黄金家族正统地位自居也对哈马鲁丁构成了威胁。

因此,无论从统一察合台汗国的角度还是从维护汗位的合法性角度,哈马鲁丁皆将西进河中,统一察合台汗国,作为东察台汗国首要的战略目标。

再者说了,东察合台汗国以牧立国可是地理条件较差,而河中地区农耕条件十分优越,有着以牧立国的东察合台汗国所不具备的丰富资源,所以占领河中地区对于东察合台汗国壮大经济实力,也很有帮助。

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东察合台汗国首要的经略目标是河中地区,甘肃只不过是边缘地带而已,秃黑鲁帖木儿汗在位时东察合台汗国势力才延展到嘉峪关以西的沙州、哈密地区。

即便如此,东察合台汗国的势力也仅仅是渗透进来而已,主宰这一地区的仍是出伯系察合台后王集团的贵族,至于甘肃更是未与察合台汗国产生过瓜葛。

很显然,哈马鲁丁只有在统一了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后,才有可能会考虑东进甘肃,而冯胜很显然没有看到这一点。

历史证明冯胜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洪武后期,随着帖木儿击溃哈马鲁丁,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继承东察合台汗国汗位,采取与帖木儿联姻的方式合好,在消除了西部的威胁后才开始经略东部地区,扣留明朝使者傅安,占领土鲁番,进攻哈密。

而帖木儿帝国采取的战略选择也是先安抚东察合台汗国,然后西进消灭伊利汗国,重创钦察汗国,统一中亚、西亚地区后再大举东进。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三年,帖木儿帝国的大汗帖木儿率领二十余万士卒发动了一场对明朝的东征,想要征服大明,可惜次年病死在了军中,进而消除了帖木儿帝国和大明的一场战火。

因此,虽然洪武五年的北征仅冯胜的西路军取得了胜利,但冯胜返京后却与战败的将领徐达、李文忠一样皆未受到封赏。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壬申,命赏征甘肃京卫军士一万四百三十五人白金四万四千两。时公侯、都督、指挥、千百户以匿所获马骡牛羊不赏。上因谕之曰:‘为将者不私其身,况于物乎?昔祭遵为将,忧国奉公;曹彬平南唐,所载惟图书。汝等能法古人,则令名无穷。今之不赏,汝等当省躬,以思补过。’诸将皆叩头谢罪而退。”

这条史料显示贪黩马匹等物是西路军将领集体所为,并非冯胜一人,不过明眼人却一眼能够看出来,西路军的将领不受封赏的责任完全就是因为冯胜。

不过,“时大将军达兵不利,左副将军文忠所失得相当,独胜以捷闻,而有言其匿私虏槖駞马者,赏不行。”冯胜因贪污不受封赏是明代史籍的共同记载。

又或者,因为明太祖最宠信的徐达和李文忠都战败,故而有意抑制冯胜和傅友德,毕竟明太祖的驭下之道玩的是炉火纯青。

如果说冯胜在甘肃犯了什么重大的错误,那就是他在从甘肃撤退时并没有对地方上进行经营,使得明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拱手于人,也使得大明此次北征无功而返,这导致了明太祖的震怒,进而对其进行了严厉责罚。

冯胜西路军的作战地形和方式与徐达的中路军、李文忠的东路军有着显著区别,中路军和东路军皆深入蒙古大漠作战,在进军途中并未随地设置据守地点,而是旨在歼灭蒙古军队、直捣北元汗廷。

当中路军和西路军失利撤退后,明军无法在蒙古大漠留驻守军,蒙古军队趁机南下至长城沿线。

可西路军的作战区域一直在甘肃境内,甘肃地形与蒙古连绵起伏的草原不同,狭长的河西走廊十分适合农耕,这也是汉唐能够长期占领甘肃并将其作为切断北、西游牧势力阻隔带的根本原因。

发达的农业和适宜居住的乡镇,都为明军实行长期驻守提供了条件,而大明的军队推行的正是明太祖的屯兵制,冯胜应该在攻占的地区进行经营,采取拓展疆土、随地置守的方式。

岭北之役后,虽然蒙军顺势南下至长城沿线,但对大明的威胁主要在甘肃以东的大同和宣府,因此甘肃的西路军并没有受到蒙古军队的威胁,因此西路军撤退之时完全可以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守甘肃,而不应该彻底放弃,仓皇撤军。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当前的战略重点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还没有精力对付来自西域的威胁,因此关西七卫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要是把关西七卫给打残了,那么西域诸国就可能趁机东进,这对大明将尤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