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竞争和共存(1 / 2)

锦衣状元 天子 3154 字 24天前

朱娘对待儿子的婚姻大事,还是很慎重的,不会这么早就给儿子许下婚约。

朱浩如此也就不用太过担心突然多出个“未婚妻”什么的。

婚姻这东西,朱浩觉得还是感性一点好,就算不能完全恋爱自由,至少也不能仓促在幼年时便定下亲事,就算小姑娘长得再标致,难保长大后不会成为歪瓜裂枣,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嘛。

“也不知皇帝老儿怎么想的,突然选秀女,这不是让有闺女的人家惶惶不安吗”

李姨娘自己有闺女,虽然没到婚配年龄,但谁敢保几年后皇帝不会再来这么一出所以她很担心这种选秀女的事成为常态。

朱浩却知道,皇帝多半没下这种命令,所谓的选秀女,不过是皇帝身边一佞在捣鬼,不知被谁放出一点风声,吓得民间赶紧婚配,骂名也就落到朱厚照身上了。

但也保不准。

朱厚照在宁王之乱“亲征”时,真有过大肆强抢民间女子的恶行,这点倒没冤枉了这个胡闹的皇帝,先不说其中是否有史家污蔑的成分,但朱厚照好色是确定的,男色、女色兼收,还搞出很多致民怨沸腾之事,豹房也确实存在。

或许朱厚照还觉得女人跟了他是一种幸福呢

当皇帝的,强抢民女的时候,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对民间秩序的破坏,恐怕更多觉得这是对百姓的恩赐。

“小白没事吧”

朱浩望着里面正在忙碌准备晚饭的小白。

朱娘道“问过她,家里没给她张罗亲事,应该没什么吧。”

这说明一个问题。

民间选秀女,真正担心的还是大户人家,至于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民众则没心情在意那个,闺女不去选秀女也吃不饱饭,将来为了嫁人还要搭上一笔嫁妆,不见得能找到好人家,反而是家里的累赘,遇到天灾什么的活不活得了两说。

真能选上秀女,说不定还能“一步登天”呢。

这就是不同阶级对待相同政策产生的认知偏差,对待朝廷政策如此,对待其他的人情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朱浩突然发现自己脑袋瓜不知在想什么。

跑大明来搞哲学研究

吃饱了撑的

当然,明白风土人情还是有必要的,就当是研究民风民俗,为将来可能的治国安民做理论储备。

王府里。

对于什么皇帝要选秀女之事,压根儿没产生一丝一毫波澜。

也可能是王府的消息渠道更为广泛,知道这不过是谣言,再加上有兴王府撑腰,也不怕地方官员敢把在王府供事之人的家眷拉去选秀女。

朱浩上课时仍旧在看书,不过这几天他已没前些日子那么入迷。

也是书看得多了,发现很多所谓的“珍本”根本用不上,说是增加知识储备,可问题是大明书籍基本都不是科学著作,也不带任何文学色彩,可读性近乎于无,全是一堆研究四书五经好似教辅一般的东西,理学为基础,很多都是研究前人在研究什么,然后研究前人研究的研究

看上几本,或许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悟,可看多了,就有一种画蛇添足、千篇一律的感觉。

更可甚者,很多人对于同一个人同一种学问的研究,也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而且前后的研究也会自相矛盾

总的来说,知识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如果阶梯是横着摆的,还摆在大路上,那我为什么不走路而要走这些碍事的梯子

朱浩希望看到的是这时代有关科学方面的著作,可惜少得可怜。

儒家文化已经把儒家的底裤都给扒光了,对别家文化一律排斥,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如此一来大明统治阶层全是一群书呆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指望一头扎在故纸堆里的书呆子治国,只会搞什么权谋斗争,对于能让社会进步的事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排斥,理由就是跟儒家文化不符。

朱浩有时候会想,自己要不要出几本书,有关科学的,就算一时不为世俗所容,至少也为人类进步一点向上的阶梯。

再仔细盘算

还是等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再说吧,这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任何意义,科学知识就在肚子里,谁也偷不走,能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足矣,一个八岁孩子想著述立传

吃饱了撑的。

老子还要多活几十年呢,除非老天后悔把我带来大明,一个雷把我劈死,早死早超生。

袁宗皋正在返回安陆的路上。

王府为迎接袁宗皋回归开始做准备,可对于王府中读书的几个孩子来说,袁宗皋回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袁宗皋回来等于是多了个没事就来学舍盯着的“教导主任”,学习的自由度直线下降。

连朱浩都觉得,身边多个“火眼金睛”的老狐狸,还不如保持现状呢。

要说能从他身上发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