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但是就是在这种严酷的军法下还是有人退缩了,而且退缩的还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的一个远房亲戚,叫孙良,是在黄埔刚刚建校,不远万里来投奔蒋介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

要是说在那个时候,有人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看好革命的人并不是很多,让自己的亲友参与革命也是好事,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个孙良竟然烂泥扶不上枪,在进攻淡水的时候,竟然临阵脱逃,这可气坏了蒋介石。

要说你跑也跑远点,别让人抓住,这个没有出息的家伙,竟然打扫战场的蒋先云给抓了个正着,所以那些牺牲的同学的丧礼,刚刚结束,就要处理孙良。

廖仲恺跟蒋介石关系不错,所以比较给蒋介石面子,认为关禁闭就可以了,但是蒋介石却反映非常大。

看着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孙良,蒋介石竟然给人一种六亲不认的感觉,刘源在下面静静的看着,他有一种预感,蒋介石今天要大义灭亲。

临阵脱逃,你怎么不去死。谁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蒋介石已经逃出了腰间的手枪,朝着孙良就要开火。

刘源看到情况不妙,蒋介石如果这样解决了孙良,虽然给军中人留下了好的印象,但是他的名声就彻底臭了,这个时候有人需要站出来。

刘源看了看陈赓,贺衷寒等人,只见这些往日同学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蒋介石立马枪毙了他的样子,刘源就知道这时候自己需要站出来。

校长,不可。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这样枪毙他不符合军规。刘源一闪站到了孙良前面。

孙良似乎看到了机会,抱着刘源的大腿,痛哭流涕,刘源你可要救救我,求校长绕我一次。

你给我让开,不要仗着立了几次功劳,就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你要是犯了军规老子照样枪毙你,你给我让开,让我枪毙了他。蒋介石看到刘源站了出来,更如同暴怒的狮子一般。

周主任似乎也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道。校长,孙良虽然罪不可赦,但是他犯再大的错自由军法处理他,您何必亲自动手。

蒋介石可要不给刘源面子,但是却要个周主任面子,因为人家是自己求来一起东征的,所以稍微克制心情说道,“你说的队 ,让军事法庭审判他。”

结果很明确,孙良作为东征军第一次临阵脱逃的连长,很荣幸成为东征军第一个被枪毙的连长。

作为被枪毙的人,孙良无遗是很悲剧的,当然这种悲剧不单单发生在他身上,王伯龄同样很郁闷。当城门被打开了的时候,何应钦带着队伍突破了进去,这场仗打了很长时间,打了一天一夜都没有结束,到处都是死尸。

到了后来,洪兆麟更是带着队伍掩杀过来,情况很是危及,就连蒋介石本人都披挂上阵了,而作为预备队的二团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胡宗南年纪轻轻也只能控制自己一个营的军队,其余部队乱作一气,各自为战。

打了半天都不见王伯龄的身影,急的蒋介石一直骂娘希匹,等到王伯龄姗姗来迟的时候,蒋介石问他带了多少人,王伯龄告诉他有一个连,其他的部队乱套了,没法收拢。

蒋介石气愤之下差一点用军刀剁了王伯龄,索性周围人都拦着才没有下手。如今仗打完了,蒋介石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王伯龄赶回军校反省,让少将参谋长钱大钧代理二团的团长职务。

处理完这些个事情,自然还要继续东征,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两路军的进展一般,但是众人还是坚持继续东征。打了几仗下来,顺风顺水,刘源也感觉陈炯明手下的部队也没有什么,他甚至感觉东征军所到之处,敌人必定望风而逃。

而事实也给了东征军很大的信心,因为东征军一路下去,再也没有遇到像是淡水那样的抵抗,东征军二月二十日从淡水出发,直取平山、白芒市、赤石圩,一路势如破竹。

甚至就连蒋先云都在怀疑中山总理这些年都在干什么,军阀这么弱,为什么一直没有统一中国。

而且陈炯明也因为巨大的压力,逃回了香港,留下林虎和东征军周旋,一时间东征军气势大胜。

二十八日,校军与许崇智的粤军在海陆丰汇合。海陆丰当地居民,在共餐党和国民党共同组织下,夹道欢迎东征军。当地居民争先恐后的帮助东征军运送物资弹药,正是这些普通的民众给了蒋介石无限的自信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有了民众基础,东征何愁不成呢。

在海陆丰召开了祝捷大会,东路军一起好好的庆祝了一把。就连一直非常紧张的刘源也彻底放松下来,和陈赓等人一起表演话剧,唱大合唱,不知道有多么高兴。

接下来依然顺风顺水,校军又攻克潮安,敌人逃向闽粤边界。

就在校军急速行军,妄图一股作气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一张大网已经悄悄打开,企图彻底解决蒋介石这一路大军。

而作为本书的主人公虽然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但是也不是很清楚东征路上的每一场仗是怎么打的,所以在校军最危险的时候他并没有给出警示,而是傻乎乎的跟着队伍一起跳进了陷阱,校军的命运一时间岌岌可危起来。

看来今天是没有时间写第二章了,明天补上吧。

第三十三章 被包围的教导图

前几章就提到过过东征军分为三路,而校军只是其中其中的一路,有蒋介石率领,一路之上可以说顺风顺水,但是左翼杨希敏部和中路刘振环部进去却非常小。

知道他们落井下石的时候,蒋介石才知道两个军阀原来早就和陈炯明有了勾结,正是他们这种勾结,给了陈炯明机会。

陈炯明本人虽然避走香港,但是却遥控他的手下林虎。林虎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却是历史上第一个将蒋介石逼入绝境的人,自此不得不说。

林虎利用其它两路始终按兵不动,非常从容的集合主力两万大军(有的书上说四五万,徐可考证不太靠谱),从兴宁、五华一带抄袭校军后路。一路之上,昼行夜出,就连心思缜密的周主任都没有任何预料。

三月十二日,在这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日子,林虎对校军进行了疯狂的反扑,激烈的差点直接将一团冲散。二团由于临阵换将,战斗力难免下降,行军速度也难免下降,一时间竟然和一团联系不上。

刘源身在一团,对于蒋先云他们二团现在在哪里也不是很清楚,他看了看地图,这个地方标志在棉湖的西北山。

他们一团被紧紧的包围在狭小的山坳里。战斗从早上开始,一直打到了晚上一直没有停止,机枪都变的烫手,最后通红,成为一堆废铁,不断有敌人死在阵地前方,也不断有勇敢的士兵倒下。

阵线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何应钦不得不把自己身边的手枪队派上去,随时支援。或许敌人太过于疲惫,僵持了一天,敌人竟然率先撤出了战场。

何应钦亲自每营计算损失人数,结果让他很失望几乎每营都损失战斗力三成左右,这只是一天,一团就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了。

何应钦第一次站到阵地中间,将手下都叫来,一句句嘱咐,“此次战役,存亡之机,间不容发!我们若不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阵线动摇的话,那么从校长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活命的机会了。我何应钦并不是拿破仑,做不到战无不胜,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如果你们都牺牲了,我绝对不苟活在这个世界上。”

其他的军官,听到何应钦的这番演讲,眼泪不由的打湿了衣襟,东征一路走来,虽然略有坎坷,但是也都过来了,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小小的棉湖竟然成为了大家伙的葬身之地,怎么不叫人难过。

众人都以为林虎让队伍撤退,会暂时停止进攻,但是谁也没有料到敌人在停止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就再次发动了进攻,而且明显新换了一批生力军。

这一下校军的压力更大了。虽然刘源曾经试图强化教导团山地作战的能力,但是毕竟时间非常仓促,一营或许还好一些,但是其他两个营就差了好多。

尤其是身为蒋介石身边八大金刚的刘峙营,据守在增塘村,整个村子都被他们变成了堡垒,但是在如潮水般敌人的打几下,变的如同处女的裙子一样弱不禁风,随时有被撕扯开的可能。

刘峙本人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是他毕竟是军人,而且还是一个不怕死的军人,在部队最为混乱的时候,他竟然拿起了枪和营里的弟兄站在一起并肩作战。

甚至好几次刘峙亲自拿起手里的刺刀和敌人白刃战,肩膀上被刺刀两寸多深的大口子,鲜血染红了军装,他也没有往后退一步的意思,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刘峙绝对是最优秀的军人。

直到今天,三营的士兵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营长也是这么勇武的一个人,那把平常看不见他用的刺刀,就如同死神的镰刀轻易收割任何一个敌人的生命。

三营大的士气不断提升,最后竟然将敌人赶退了很多,看着满地累累的尸骨,刘峙竟然有一种退出的冲动,这时候他想起了已经被枪毙的孙良,他不想死,那么就要去战斗,去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