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所谋为何(1 / 2)

对李素的加恩,几乎形成了新君对老臣的第一次对立。

或许这样的对立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但李素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发生,至少最近几年内,他不愿两者之间的矛盾变得太尖锐。

既然要立心民政民生,朝堂就不能乱,纵然做不到上下一心,至少不能阳奉阴违。未来几年李素要做的事太多,朝堂的稳定才能使政令通达。

加恩朝会散后,李素命人备了厚礼,亲自登门拜访长孙无忌。

作为三朝宰相,长孙无忌还是颇有气度的。他亲自出门相迎,态度非常亲切和气,宾主之间礼数周到。

席间李素向长孙无忌赔罪,长孙无忌则连称对事不对人,两人的理由都非常正当且充分,最后二人惺惺对视,简直是唐朝版的将相和。

离开长孙府,李素的表情有些阴沉。

长孙无忌对他的不满,如今已渐渐转化为仇恨了。

原因有很多,当年的储君之争算一个,如今朝堂新旧交替,新派势力的崛起与老派势力的固守两者之间的对立算其一,或许还有门阀世家对李素这样的寒门子弟代表的敌视也算其一,总之,不知不觉,李素与长孙无忌的立场已经越来越遥远。

…………

回到太平村,家门口张灯结彩,从管家到部曲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

见李素一行人到来,诸部曲在家门前列队,按刀齐喝。

“恭祝家主爵封国公,家业万代!”

薛管家挺着大肚腩,颠颠儿的上前为李素牵马,嘴里一边念叨。

“恭贺公爷晋爵国公,天恩浩荡,公爷又升啦,哈哈,咱家天大的喜事,再过几年,公爷说不定能封个郡王,那时咱家可就是王府了……”

李素被部曲和下人们簇拥着往前走,苦笑道:“封郡王这种话以后万莫跟别人乱说,本已是树大招风,还嫌我树敌不多吗?”

说着挥了挥手,李素吩咐道:“薛叔叫人备宴,府里部曲兄弟和下人们都来,不醉不归,今日不待外客。”

薛管家乐呵呵地应了。

李家的晚宴一直喝到深夜,下人丫鬟们算识趣的,吃喝过后自觉地退下,李家前院内,部曲们却喝得正是酣畅兴起。

李素在部曲们面前格外放得开,索性也丢了礼仪,撸起袖子跟部曲们拼起了酒,一碗碗烈酒入喉,博得部曲们热烈的喝彩声,然后……李素扑通醉倒了。

第二天醒来,李素头痛欲裂,挣扎着起身,许明珠一脸嗔意地给他穿戴洗漱。

“夫君晋爵虽是喜事,饮酒却不可过量,酒醒后难受的可是您自己。”

李素揉着太阳穴皱眉:“我怀疑昨晚喝了假酒,派人去查一查,谁敢造假酒,还把假酒卖到我家来,过分了!”

许明珠推了他一下,笑道:“世上哪有人酿假酒?各家各户都是自酿,庄户人家有了余粮也酿一盆醪糟尝尝鲜,谁是真谁是假?夫君喝的酒就是您自己的秘方,咱自家酿出来的。”

夫妻二人说着话,丫鬟来禀,前院方老五有事禀报。

李素穿戴整齐,忍着头痛来到前院。

方老五一脸焦急地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见李素走来,方老五急忙迎上,压低了声音道:“公爷,那个倭国和尚又有动静了……”

李素眼一亮:“他和武氏又见面了?”

方老五点头:“昨日下午,道昭出了会昌寺,仍在长安城一家酒肆内见了武姑娘,二人单独见面,聊了半个时辰后便各自离开。”

“他们聊了什么能探出来吗?”

方老五挠挠头,为难道:“公爷,咱家部曲兄弟都是战阵上的厮杀汉子,这种跟踪打探的活儿,实在干得不利落,盯梢的人只是远远盯着,怕惊了他们,兄弟们没敢凑近……”

李素笑道:“无妨,他们说什么不重要,反正跟改良稻种有关。”

方老五又道:“不过兄弟看见道昭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递给了武姑娘,那布包手掌大小,约莫是贿赂什么的……”

李素扬了扬眉:“手掌大小?难不成又是两颗东珠?”

上次道昭来见李素时,送的也是两颗东珠,李素不由有点郁闷了,居然敢留一手?看来自己当爹后心肠渐渐变软了,扛不动刀了。

“东珠一颗颗的往外掏,见人就送,这家伙是蚌壳精转世吗?”李素神情羞恼道。

方老五嘿嘿陪笑。

李素沉吟片刻,缓缓道:“五叔你亲自去找农学少监许敬宗,散布改良稻种突然被窃的消息,消息发酵一晚后,让他马上弹压下去,对外宣称无事发生。”

方老五点头应了。

李素目光忽然闪过一道杀机:“许敬宗那边办完了事后,让郑小楼出手除掉那个倭国和尚,记住,制造成意外而亡的假象。”

方老五领命而去。

次日子夜,位于长安东郊的农学内忽然敲响了锣,急促的锣声惊起了农学内的值守官员和差役,一个震惊的消息在农学内迅速蔓延。

从真腊国引进的改良稻种丢失了二百余斤,近两石。

怎么丢失的,是否有里应外合,什么人偷的,这些都无人清楚。

第二天天刚亮,一脸气急败坏的许敬宗便匆匆进了农学,然后马上宣布农学并未丢失任何稻种,是有人心散布谣言作乱,并下了禁口令,若仍有传播谣言者,拿入大狱问罪。

仅只一夜,眼看要蔓延的谣言被许敬宗用霹雳手段打压下去了。

然而,这件事终究无法彻底瞒住,很快朝堂里的御史们便听说了,于是上疏参劾许敬宗,十几名御史上疏说同一件事,这下也终于引起了李治的注意。

李治不是昏庸的皇帝,在没有彻底查清楚之前,他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农学里很快迎来了一群神秘的人,这群人的前身是当年常涂的手下,以及从李素手中收编过来的那股势力,如今合二为一彻底掌握在李治本人手中。

稻种当然根本没丢失,一两都没有,李治派去的人查了几天一无所获,于是下了结论,果然是造谣。

至于造谣的源头,已成了悬案,当晚众人只听到一阵锣声,院子里不知道什么人喊了一句“稻种丢了”,这句话就这么传开了,回头再追查这个人却毫无线索,只得草草结案。

案子刚刚结束,会昌寺又出了事。

一个名叫道昭的倭国遣唐使在下山的路上失足跌下山崖,死了。

大唐对遣唐使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被藩属国追捧学习的感觉很不错,遣唐使在大唐出了事必须要追究。

雍州刺史府派人查验了现场,从各种痕迹和线索来看,这个名叫道昭的倭国僧人确实是失足跌落,而且他从倭国来长安不久,并没与任何人结仇,很快雍州刺史府的仵作下了结论,道昭是意外而亡,此事上报尚书省后,尚书省批复将案情通报遣唐使团,以及以公文形式呈递倭国国主及大臣苏我入鹿。

…………

太极宫。

武氏如今在宫里的地位很微妙。

她有权,而且权力很大,权力具体体现在奏疏上,现在李治批阅奏疏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武氏在旁指点或是建议,她的能力与智谋渐渐被李治看重,倚为臂膀,她在李治面前说的话分量越来越重。

可是同时,她在宫里又是个隐形的人,“隐形”的意思是,她的存在感不高,在后宫里,她没有官职,她的身份只是一个宫女,只不过这个宫女的地位很超然,不做杂活,不洗涮不清扫,每天自由出入任何宫殿,包括李治批阅奏疏的安仁殿,没有任何人敢阻拦她,因为这是独属于她的特权。

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时日久了,宫里的宦官宫女们自然不敢再拿她当寻常的宫女看待,就连刚刚被封后的王皇后也听说了她,特意将她召去与她闲聊,言语间颇多拉拢结交之意。

武氏表现得很好,事实上她已知道当年的自己为何被太宗皇帝贬入掖庭了,所以这次重回太极宫,她一直表现得非常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但能办事,不仅能办事,还能把每件事都办得很漂亮,她的锋芒从此没有再显露过。

她每天过得很累,但很充实,很快乐。李治在奏疏上批阅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有着她的痕迹,渐渐的,她把自己代入进了李治的角色,仿佛坐在桌案后批阅奏疏的是她自己,那种指点江山,社稷大权尽在自己一手掌握的感觉真的很不错,而且,会上瘾。

独自一人托着腮,武氏悄悄地笑了起来。

她原本以为自己会永远在宫里隐形下去,永远只是躲在李治身后挥斥方遒的透明人,然而,上次太宗葬仪之后,情况已然有了改变,未来的她……似乎还可以往上再努力一下。

杏儿匆匆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憧憬,武氏抬眸,不悦地扫了她一眼。

春风得意,积威日重,武氏的神态和眼神不知不觉有了些许的威仪,就连昔日的患难姐妹杏儿对她也多了几分畏惧。

见武氏目光不悦,杏儿吓得停下脚步,畏缩地垂头而立。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