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华实业增发计划实施有长达三个月的审议期,不过推动沿淮海湾经济带北进、新津港开发的工作,陈宝齐、虞成震他们在市里也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在进行。
虽然郭成泽初到东华之时,就找过新津县委书记王易平的不愉快,但陈宝齐终究不会没有保留的去信任王易平,在年底的全委会议上,动议调葛永秋到新津担任县委书记。
当然,葛永秋还需要在王易平的配合下,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捋顺新津的关系,为新津港开发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陈宝齐即使对王易平的信任很有保留,这时候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去压制他,而是调任他出任北城区委书记。
就当前局面而言,王易平从新津县委书记调任北城区委书记,还要算小小的往前挪了一步,只是王易平心里就未必痛快。
区域发展,规划先行,年底在新津港开发及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沈淮见到已经正式调任北城区的王易平,见他脸上并无开心笑容,挨他而坐,笑问道:“王书记高升,怎么都不给大家露个笑脸啊,是不是怕我们今天揪住你请客啊?”
王易平心里有些怨气,也不会当众表露出来,说道:“市里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聊新津港的开发,不过,我脑子里还满心想着怎么去振兴北城区老工业基地的事情。任重而道远啊,就怕辜负了市委市政斧对我的信任。对了,沈县长要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适合北城区的项目,可千万不要藏着掖着,不拉兄弟一把啊。”
北城区早年在东华三区七县里经济排名第一,主要就是靠市钢厂一家企业撑着,后期梅溪新区、霞浦崛起,也是钢铁产业拉动,但市钢厂经历12.9喷爆事故之后,陷入的危机,也是北城区的危机。
北城区三十万人口,九四年时归属区财政的财税收入就超过一个亿,名列三区七县之首,人均财税水平,是霞浦、新津等县的三到五倍,比唐闸、西城区都要高一截。
然而在过去的失落三年里,北城区的财税收入增长不到10%,远远落后东华市其他区县,很多方面都显得艰难,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东华市经济正沿渚江、沿淮海湾两条线发展,这也注定北城区在将来三五年内还将继续给边缘化,不被市里重视。
新津县此时的情况,比北城区要略差,但市里正大张旗鼓的推动沿淮海湾经济带北进。
照资华实业增发方案估算,仅金石融信、天益集团以及市港投集团控制之下,未来三五年内进入新津县的投资,可能就有三五十亿之巨,新津港的崛起指曰可期。
新津县委县政斧对新津港开发的真正控制力不会有多强,但水涨船高,大量投资涌进,土地资源变得紧俏,境内建材企业及市场受益,大量路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叫新津县的那几个位子变得炙手可热。
王易平即使知道这么个桃子轮不到他张口去吃,但眼看着桃长在眼前渐渐要长熟,就这样给光溜溜的调离新津县,心里多少会有些堵得慌。
沈淮倒不关心王易平他个人的仕途,认真说,陈宝齐也不能算亏待他,只是动作略有些直接了。
陈宝齐如此直接,沈淮也不难理解:
此时郭成泽、孟建声在东华的声音还谈不上多强;高天河还在任,而且高天河要想着平平安安的退下去以及他退下去之后高家在东华有所保障,还要依赖于陈宝齐背后的赵秋华——陈宝齐在当前还处于明显优势,先进行人事部署的调整,也是未免郭成泽接替高天河担任市长之后,会有更多的手段钳制他们。
沈淮更担心北城区的发展问题,这也是熊文斌离开东华时最放不下心的事情。
省钢集团对市钢厂的重组,应该说算是成功的,大量的三产公司从市钢厂砍下来后,没有说全部关闭,而是由市里出面,进行改制,转为私营或股份制中小企业。
也是受益时下经济的崛起,受益于业信银行、城商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恢复活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些企业或服务或配套或承接下游的加工精铸,也都已经成为东华钢铁产业集群里重要的一支力量,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及诸多此前开设于北城区、为市钢厂配套的企业,都迁往梅溪或新浦的冶金产业园区发展。
这个过程对北城区来说,是产业上的一次大退潮,此前在财税上过度依赖市钢厂的北城区,此时正经历艰难的滞涨期。
区财政增长停滞,财政供养的党政机关及中小学教职员工的收入就严重受到压制;市政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对棚户区改造也停止投入,城区面貌改变缓慢,一切看上去就像恶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