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 / 2)

一路繁花 濯水清浅 2231 字 26天前

皇帝也是苦恼,“那你说有什么快速来钱的法子?除了募捐。”

募捐一两回还成,次数多了谁还会拿家底去买皇帝的好印象,要皇帝的好印象还不是为了升官,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别到时候捐了一大笔钱官没捞着。

郡主笑了笑:“我之前不是说了吗?借呀!”

“向谁借?这可不是笔小数目。”

“向老百姓借呗!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发放一种债券,让老百姓花钱来买,其实就像百姓把钱存到钱庄,钱庄给他们银票一样,我们只是让他们把钱存到朝廷来,这利息比钱庄的要高一点,然后得规定期限,一买就得买五年或者十年的,不到限期不准来朝廷换,这朝廷总比那些私人钱庄要靠谱一些吧,那些钱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闭了,到时候可没地哭去,而把钱存到朝廷,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少不了他们的,咱们现在这朝廷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候,离枯萎还远着呢,只是这债券不比银票能用来流通,随时换钱,可能发行起来有些难度。”

皇帝琢磨了一会儿,豁然开朗:“你的意思是,朝廷向老百姓借钱,给他们打借条,借个五年十年的,数量还不小,利息也不低,其实也相当于朝廷开了个钱庄,让老百姓来存钱,只是这‘银票’不能拿来流通,不能换银子买东西。是这样吗?”

郡主很欣慰,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嗯,没错。”

皇帝想了想也觉的可行,这个钱庄肯定是开在户部的,只是如何让大家踊跃购买债券却是个难题,毕竟借这么多钱出去着实需要慎重,虽然现在的朝廷看着挺稳的,可人都有这种劣根性,握在手里的才踏实,放别人那里怎么放心呢!

皇帝又想到了个问题:“万一到时候国库还是没钱,还不起怎么办?”

郡主一拍手:“现在发行债券只是为了应急而已,这还有五年十年的时间,您完全可以大力支持商业发展,然后收重税,再以朝廷为单位开通外海贸易,赚他国的钱,您看看那些商人个个富的流油,可见经商才是致富之道,于国于人都是如此。再说了,按照历朝历代的山字走向,十几年之后咱们大梁必定是繁花似锦,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候,还愁还不了那点国债?要是朝廷真的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那也就无所谓信誉民心问题了,这个朝廷都得倒闭了!”

郡主说话口无遮拦的,可让皇帝哽得够呛,但皇帝也没法反驳,又想到她方才说的一个词语:“你方才说,山字走向?什么意思?”

郡主白了他一眼:“这还用问我?从夏朝建立君主制开始,这么多朝代了,发展也有规律可循吧!无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一个朝代则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慢慢发展走上坡路,到了大繁荣时期,繁荣个几年,又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国破。这不就是‘山’字走向吗?命长一点的,比如汉朝唐朝,那是大山脉,山峦起伏,中间还出了几个中兴之君;命短一点的,比如隋朝,刚刚开始便已结束,那是小山丘。咱们大梁嘛,建国至今都第四个皇帝了,现在正是走上坡路的时候,如果皇舅您能找到合适的继承人的话,大繁荣时期不远了。”

皇帝深有体会,思衬了一会儿又道:“那你觉着,咱们大梁,是大山脉还是小山丘?”

这个问题,可就有深度了,郡主想了一会儿,在心里排词组句:

“关键还是看以后的君主的能力,如果出了不少明君贤君,那朝廷自然活的久一点,如果出了昏君,那就死的快了。但也不是代代明君就能寿与天齐的,山字走向是必然趋势,一个国家一个朝廷它活了一定的岁数,身上就会有许多沉疴旧疾,明君的出现可以延缓它的衰亡,却不能阻止。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并不都是昏君,比如隋炀帝,他也是个文韬武略的帝王,年轻时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陈国之役他就打的很漂亮,于权谋心术上也能将自己的嫡亲长兄拉下马,还留下了造福后世的大运河。这样一个英主,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昏庸无道亡国之君,他或许私德上有缺点,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称得上大有作为。

只是这个国家本来就有很多弊端,隋文帝虽然灭了各国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大隋朝,可他并没有扑灭各处的火花,因为隋炀帝上位后很快就有了十八路反王,这个国家本来就没有完全收拢起来,杨坚称帝太过匆忙,根基不稳,所以隋朝只是昙花一现。

还有宋朝,宋朝的衰落起因是冗官冗兵的大量出现,以及吏治污浊国风败坏,这其实是每个朝代衰亡的必然理由,一个国家经过历代积累,总会出现毒瘤,明君只能抑制这个毒瘤,却不能拔除,而昏君却会加剧病情恶化。所以嘛,大势所趋,这是避免不了的,没有哪个朝代能千秋万代,咱们能做的,只是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力让这个朝廷活的久一点。”

郡主熟读史书,对历史趋势看得很透彻,皇帝懂的比郡主更多,可他作为皇室子弟,并不想承认他们家的政权也有衰亡的一天,而别人也不会对他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只有郡主和他亲近,向来有话直说。

皇帝沉默了许久,似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最终长叹一口气,而后道:

“你说的没错,这理许多人都懂,只是没人敢说罢了。选择优秀的继承人确实很重要,依你看,朕这些儿子,哪个合适?”

这是皇帝第一次正面和郡主讨论储君的问题,郡主再口无遮拦,这事也不是她该发表意见的,遂道:“我如今的身份,可不好说这个。”

皇帝似有些失落:“罢了,你不说,朕心里也有数。”

郡主陪皇帝在御书房侧殿用的午膳,午膳过后便回了玲珑阁小憩,一直憩到日头西斜,果然孕妇嗜睡。

郡主整理了仪装后便等萧艺来接她,夫妻俩个赶着回家用了晚膳,晚膳后两人坐在葡萄架下看月亮,伴着虫鸣声说些私话。

月华如水,情人低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