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2)

东唐再续 云无风 5515 字 16天前

李曜笑吟吟地看着李存孝和李嗣昭换上自己送来的冷锻甲,道:“这冷锻甲锻造困难,如今一共只锻造了十具,大王那边送了一具,盖仆射那边送了一具,八位兄弟各一具。”

李存孝看了看自己的盔甲,用力拍了拍,笑道:“嘿,果然是好东西!”

李嗣昭却是一愣,奇道:“你自己怎么没有,为何不多造一具?”

“某又不上战场,要来何用?好钢用在刀刃上,这等冷锻甲,某还没有想出更加简单的制造方法,如今这般造法,费时费力,某既然不会出现于战阵之上,何必暴殄天物?”李曜摇头道。

李存孝却大摇其头:“你如今得了南路转运官之职,虽然泰半坐镇晋阳调配物资,但某在前方若有大举动兵之势,你也势必要亲自前往军中。某领五千兵力拒张浚,未必能保证你这转运官能有泰山之安。”

李曜顿时一怔,按照他的记忆,李存孝这次南下打得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根本没有什么危险似的,很轻松就打得南线十几万大军纷纷溃散,怎么现在听起来,好像没那么容易?

他心中犹疑,中国古代的史书就是只记一下战果,究竟怎么打,具体的情况一般不记载,莫非李存孝这场仗打得其实并不轻松?

不过就算不轻松,打赢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吧,哥只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把物资调拨齐全,多少也能分润点功劳就好,上战场这么危险的活,哥还是不要参合了。至于李存孝这个建议嘛……既然危险或多或少是存在的,那哥还是弄一套,就算没起作用,好歹也是个心里安慰,有备无患不是。

“既然如此,那某回军械监之后且看看是否还能有足有的人手,有的话就再弄两具,要是没有,那也没办法,总得先满足作战人员。”李曜心里明明打定了主意要再锻造两具冷锻甲,但嘴里还是说得无比大公无私的。

李存孝这才点了点头,李嗣昭则笑着道:“此番正阳送来的这五千副轻甲,某可是很花费了些口舌,才叫黑鸦军装备上。”

李曜听了,不禁一奇:“这却是为何?这批轻甲乃是召集工匠,群策群力才研制出来的,专门用来给精锐轻骑装备,重量又轻,防御箭矢的能力却颇为不错,为何还要九兄费了许多口舌?”

李嗣昭笑道:“原来正阳不知道?你且想想,那日某去代州接你,你可曾看见黑鸦军披甲了?”

李曜一怔,回忆了一下,讶然道:“倒是没有,不过那次不是因为没有必要披甲才轻装出发的吗?”

李嗣昭摇摇头:“哪有此事,黑鸦军一贯是不披甲的。”他苦笑道:“正阳,你有所不知,黑鸦军乃是军中精锐,一贯以勇武自诩,又精于骑射,可谓天下锋锐,是以过去上了战场也是这般轻装,从不披甲。此番要让他们披甲,某真是煞费心思,最后还由二兄出来唱了一番黑脸,这才让他们不情不愿地把这轻甲披上。”

李曜听了,不禁无语。这样的军队,的确一听就知道是强军,可是这般逞强,一旦遇到劲敌,伤亡必然很大,那又何必?批了这批轻甲,虽然对钝器重击之类的打击帮助不大,但这批轻甲乃是自己指点一大众能工巧匠设计出来的,对于弓箭的防御力相当不错,如果遇到对方箭阵掩护,必然能大量减少伤亡,真真是好东西啊,他们居然还想着不要……简直是浪费哥的表情。

“此物的作用,只消经过几次战斗,想必将士们便能理解了,如今说来,也没什么意思,还是让战争来检验这批轻甲的效用之后再说吧。”李曜虽是这般说,但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明珠暗投的遗憾。

他一直认为弓箭与盔甲的问题,其实和枪支与防弹衣的问题很类似。从原理上讲,一般攻击机械的发展速度要比防御器械快。而且防御器械要跟上攻击器械的发展是很困难而且吃力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回到弓箭与盔甲的问题上,汉朝的弓箭已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了,比如著名的李广常用的大黄弓,其威力甚至能射入坚石,所以普通的盔甲防不住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的弩,其威力更是在普通弓箭之上,据记载其箭头已经发展成为三棱形,已经很像后世专门对付重装士兵的“透甲锥”。

在古代国外弓箭的发展看上去也走在盔甲之前,著名的英格兰长弓兵痛歼法国重骑兵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法国重骑兵拥有几乎是冷兵器时代最好的防护能力,但是在威力惊人的长弓攒击之下仍然被射成了刺猬。要知道,古代欧洲是绝对禁止使用弩的,但是弓的威力仍然骇人。在三国时期盔甲的发展并不是很快,虽然看起来当时的弓箭也不咋地,在三国志庞德传里有记载,庞德曾经“射(关)羽中额”,但是,看上去这一箭远远没将关羽射死,所以后来关羽还是能够活蹦乱跳的水淹七军,如果当时庞德的弓箭威力大,关羽当初就挂掉,那么襄樊之战应该就此结束了。

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鉴于蜀汉国力较弱,人丁稀少,在蜀汉士兵的训练和兵器的改进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其中著名的包括浦元刀,元戎弩等等。另外有记载蜀汉军队同样有着极好的盔甲,以至于后来的晋朝人对蜀汉盔甲青睐有加。蜀汉军队正是凭借良好的训练和精良的兵器,使得司马懿在五丈原高高挂出免战牌,虽然此时蜀汉军队人数上绝对不占优势。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弓箭伏击战例是诸葛伏击魏国名将张合,张合其人作为魏国五良将的之一的名将,深为诸葛所忌惮,但是他最终还是在那次追击中被元戎弩射死,后人评价这次追击类似于一场阴谋。其实,因为盔甲的发展一直都是滞后于弓箭之类的攻击兵器的发展,因而在古代战争的伤亡人员中很大比例都是弓箭造成的,所以在三国时期有很多名将死于弓箭之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汉末三国的弓弩和盔甲三国时期的盔甲主要有鱼鳞铠和皮甲。

皮甲由于材质问题,对付铁制刀还有些用处,但对于弓弩和矛等刺穿型武器,几乎没有抵挡作用。但皮甲成本很低,加上三国时期经济大破坏,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大规模制造铁铠,故普通士卒也多使用这个。

鱼鳞铠,很像后来出土的金缕玉衣,就是将钢片或铁片穿缀成铠,里面衬皮甲,防止擦伤。鱼鳞铠对于钢刀等砍杀型武器的防御力很强,但由于每片间都有缝隙,所以在防护弓弩等刺穿型武器时还是有所欠缺,但效果也很不错了。

鱼鳞铠制作比较简单,但三国时期经济退步,制造能力大幅下滑,鱼鳞铠也不能像汉朝那样大规模普及使用,只有骑兵和将领可以用得起。还有几种铠甲,比如黑光铠,明光铠。这两种就是在鱼鳞铠的基础上,在左右胸部有两个类似后代的护心镜的大铁片或钢片,涂上黑漆防锈的叫黑光铠,打磨如镜的叫明光铠。这两种铠,由于是整片防护,中间不像鱼鳞铠有缝隙,故在防护穿刺型攻击武器时效果特别好。但是只有那些著名将领或权贵用得起。这类铠甲使用时间很长,唐朝最出名的铠甲就是明光铠。

三国后期出现了一种两裆铠,就是胸前一个整片,背后一个整片,两片用布连缀起来。这种铠防护性好,而且制作简单,易于穿着,随着三国末期经济的恢复,这种铠大范围的应用,普通士卒也用这个。这种铠不仅对砍杀型武器防御好,而且对刺穿型武器也有一定防护。但由于左右臂和两肋没有防护,所以这两个地方是弱点。

直到唐代,出现一种山纹铠,也叫山文甲,李曜现在主事的军械监这次就为黑鸦军提供了三百多套,不过也只能装备什长以上的军官,而且还要到最终出兵之前才能将什长一级全面装备完。这种铠纯粹靠数千片山字形的钢片交叉连缀而成,中间没有任何缝隙,加上采用钢制,可以说是最好的铠甲了,防护效果比西方的桶铠效果要好。

李曜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手笔,一来是他出任掌军械监之后发现李克用放在军械监名下的矿山、炭场其实相当多,以军械监的产能来说,这批地方所产出的原材料足够供应两个军械监了,如果李曜执掌军械监时间更长一点,他再对矿场、炭场进行一番梳理,军械监扩大四倍也不虞原料有缺。只是话说回来,这样的情形下,军械监居然还需要大批从别的商人手中购买原料,其中黑幕有多厚,就不必多说了。要不是李曜最近忙于黑鸦军的装备补充,军械监里的某些人,早就被他整倒了。现在么,为了稳定起见,只好让他们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三国时代的情况,在某个程度上跟现在的唐朝有些相像。经济都因为战乱有很大程度的下滑,导致了军事装备水平也随之下滑。

唐朝全盛时期早已不必去说,如今不论朝廷的禁军如神策军等,已然不能做到全军被甲,各地藩镇的被甲情况也很不乐观。李克用的河东军备甲率在李曜看来,也是堪忧,全军齐全被甲率大概也不过就是上成上下。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李曜认为之所以大家都觉得弓弩威力强大,主要还是因为铠甲防御能力比较差。而铠甲防御能力差主要是因为经济破坏严重,钢铁产量严重下滑。而如果有足够的钢铁产量,虽然重骑兵这种东西依旧不适合中国,但是重步兵加轻骑兵的王牌配合,却是可以搞得出来的,就像当年的唐军,轻骑加陌刀军,所向无敌!

三人又说了些闲话,外面李存孝的亲兵和李曜带来送军械的两位署令已然匆匆赶来,说是黑鸦军已然换装齐备,等候李军使、李典军和李转运巡视。

李军使指的是李存孝,他现在已经被正式确定为南下主将,具体职务就是“义儿军使”,也就是义儿军的主将,一号人物;李典军指的是李嗣昭,具体职务叫做“典义儿军”,这个职务略低于军使和副军使以及监军——如果有的话。

拿现代职务相比,李存孝的这个义儿军使好比军长;副军使本是李存贤,不过他被李克用临时抽调去了北军作战,这个职务自然就是副军长;监军目前没有,如果有的话,类似于军政委;李嗣昭的这个典义儿军,其实相当于军下面一级的师长,但却是挂副军级军衔的师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李曜,他那个掌军械监的职务级别太低,虽然实际上干的工作已经类似于全军的“总装备部部长”,但品衔上太拿不出手,才只是个正八品上。官面上大家都是称呼人家最高的职务,因此李曜现在被叫做“李转运”,就是因为他现在临时出任了南路转运官,也可以叫做南路转运使。这个职务虽然是临时设置,但级别相当不低,不会低于李嗣昭。而且干的工作也很关键,差不多是总后勤部长加总装备部长,地位显要。

于是,李军使、李典军和李转运三位便威风凛凛地去了点将台观摩军容。

出门没走几步,李曜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倒不是别的不对劲,而是从李存孝、李嗣昭开始,一直到黑鸦军的最低级士兵们,个个都是顶盔贯甲,全副武装,就他一个人穿一身深青色的八品官服,显得格外不合群。

李曜暗暗打定主意,下次一定要注意,进军营还是换一套武装比较好,现在这样太打眼了,而且容易被人看做异类。

黑鸦军的军容,按照李曜的观点来看,当真不值一观。他倒不是鄙视黑鸦军的战斗力,而是因为黑鸦军这支李克用在沙陀和五院之众中抽调精锐组成的精兵军纪过于散乱。

李曜目前还没有接触过别的军队,不知道是不是这年代的藩镇军队都是如此这般,反正黑鸦军的军纪现在看来,是真的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很糟糕。

李曜随着李存孝、李嗣昭一起走上点将台时,下面的黑鸦军士兵们列队站着,但是队列歪歪斜斜不整齐不说,许多人还在交头接耳,甚至大声说笑,毫无顾忌。

这让看过共和国阅兵式的李曜大为不满,心道:“这军姿军容和国庆大阅兵相比,简直判若云泥!别说国庆大阅兵了,就算老子读大学的时候,咱们大一军训之后的‘军容’,也比这强了不知多少!你看那小子,出了点汗恨不得把盔甲都脱了。想老子那时候军训,哪天不是一身像从白盐里滚出来的?那汗流了干,干了流,最后迷彩服上一层盐啊……站军姿、听训话的时候别说擦汗了,尼玛眨个眼都要挨批!这鸟军容,观个屁……”

李嗣昭似乎看出李曜的不满意,微微侧身,小声道:“十四弟是不是觉得这等军容……不观也罢?”

李曜没料到自己的想法被他看来出来,微微有些尴尬:“这个,小弟不是很懂得军中事务,只是这等吵吵嚷嚷,某以为……只怕有些不妥。”

李嗣昭微微苦笑,道:“你道我等不愿去管?只是这黑鸦军都是大王沙陀和五院旧部,动辄亲禀大王,喊冤哭屈,你说某如何管得?”

李曜没料到这一层,叹了一声,但立即又奇道:“可九兄虽然不便严管,二兄却不正是沙陀人么?为何也管不得?”

李嗣昭只是摇头:“骄兵悍将,不是那么好管的。”见李曜似乎有些不信,只好解释道:“黑鸦军乃是大王牙兵之一,最是骄悍不过,而且战力又盛,一旦要是压迫过甚,万一弄出个变乱……那就万事皆休了!”

李曜这才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不禁一叹。这件事,他也没什么好主意。或者说,站在李克用的角度来看,没什么好主意。

按照后世史学家的主流观点来看,藩镇主动动兵挑衅唐廷中央政权的情况是极少见的,真正最多的战争是藩镇与藩镇之间,以及唐廷讨伐藩镇这两种。此外,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情况则是藩镇内乱。

所谓藩镇内乱,就是将校、士兵袭杀节帅,另外拥立或者自立(前文有述,并列有数据,此处不再赘言)。因而身为一方节帅,最担心的事情也就是部下觉得自己赏罚不公,因而废之甚至杀之。

李克用虽然是出身沙陀贵族,但现在也早已是一方节帅,对于这等事情的方便,当然不会轻忽,是以李嗣昭他们才会觉得这事情没法管,因为只要士兵们纠结一起去上告大王,大王必然“甚悯之”,然后整顿军纪的事情就办不下去了。